您好,欢迎来到筑造采购平台!
【小蛮腰、东西塔、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州“地标”再获建筑设计大奖资讯详情】-筑造建材

全部商品分类

小蛮腰、东西塔、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州“地标”再获建筑设计大奖

发布于:2019-12-11 筑造资讯-建筑新闻

      12月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暨大师设计论坛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何镜堂、崔愷,以及倪阳、李兴钢、沈迪、陈雄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齐聚一堂,共话建筑设计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建筑名作亮相

粤港澳大湾区占据百强12席 珠江新城东西塔入选

“对于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来说,2009年—2019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10年。”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在致辞中如此表示。据他介绍,2009—2019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共评选出100项作品。

从建筑功能类型那个来看,有57项为文化建筑,其中许多作品是这10年间大事件的缩影,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玉树州地震遗址纪念馆等。还有数量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剧院等获奖。

此外,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凤凰中心为代表的办公建筑,以首钢改造、上海历史博物馆为代表的城市更新项目,以上海中心、广州塔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等作品,也反映了我国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从地域分布上来看,经济、文化发达的京津冀(21)、长三角(28)及粤港澳大湾区(12)共囊括了61个项目,还有9项作品来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陕西。

记者梳理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12个获奖项目中,除了东塔、西塔、广州塔之类超高层建筑,还有珠海歌剧院代表的文化建筑,也有东莞万科塘厦双城水岸住宅区这类居住建筑,类型丰富。华南理工大学松花江路历史建筑更新改造项目在80年前曾是大学教授的别墅,年久失修而凋零,改造后已经成为通透开敞的岭南园林,何镜堂院士的工作室也坐落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100项获奖作品中,有近7成是由国内设计单位独立创作,有2成是国内多家设计单位合作,另有10个项目是由国内、国外设计单位合作完成。在一些复杂、重大的地标性项目中,国内、国际合作成为首选,也反映出建筑设计行业的开放性和专业性。

广州建筑成就

拥有9位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百余项目已获行业大奖

中国的建筑工程量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而广州的建筑设计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屡屡摘得大奖。在“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设计行业奖”评选活动中,广州地区设计单位完成的“珠江新城财富中心大厦”等123个项目获奖,成绩位列全国三甲;同年,珠江新城财富中心等6个项目荣获中国建筑设计奖。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5个设计项目获得2018年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类金奖。

建筑设计产业的崛起,背后少不了人才队伍的强力支撑,而这正在成为广州的优势。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广州市在库勘察设计企业共有1015个。从业工程设计人员约14.3万人,注册人员约1.5万人。有院士何镜堂、吴硕贤、周福霖等3名,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何镜堂、郭明卓、陈宗弼、倪阳、黄汉炎、陈雄、方小丹、孙一民、史海欧等9名。广东省工程设计大师13名(全省共19名)。

不仅如此,适应广州地区气候特点,广州在建筑设计中广泛采用本地化的绿色建筑技术。如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城市重要功能片区,积极落实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绿色建筑;在白天鹅宾馆等既有建筑改造中,积极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了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荣获全国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

未来,广州将继续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倡导先进适用设计理念与方法,采用从功能出发进行建筑设计方法,更多考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回归建筑本原属性。并引导践行绿色低碳设计理念,传承历史人文内涵,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展现广东改革开放成就和岭南特色风貌。

建筑大师开讲

行业未来希望在年轻人 “岭南风格”也应与时俱进

作为岭南建筑流派的发源地,广州在建筑历史上取得了累累硕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广州建筑蓬勃发展,中西交融的建筑风格与岭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特色。明清的书院、祠堂,民初的西关大屋、骑楼,黄埔军校等等,这些从历史烟尘里走出来的建筑历久弥新,静静地见证着往日的故事,今日的繁华。

实际上,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广州而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议题。如今的我们要如何看待“岭南风格”呢?

“岭南建筑就是照搬古代的建筑,很多人都有这个误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倪阳举了锅耳墙的例子。这种设计的初衷是“防火”,扎根地域顺应需求,为当时的人服务。如今的生活模式、建筑材料已经改变,照搬过去必然“碰壁”。现有的历史建筑,保留其风貌格局也要赋予现代化功能。同时也要适应当下需求,创造出新的岭南风格。

“中国建筑设计已经从模仿抄袭外国为主,发展到目前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表示,我国的建筑方针也从1952年的“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调整为现在的“适用、经济、绿色、美观”。谈到未来的建筑发展,他说希望还是在年轻人身上,这次相当多的获奖作品都出自年轻设计师之手。

即日起至12月20日 来规划展览中心看当代建筑杰作

由中国建筑学会评选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400项优秀建筑设计获奖作品,于12月5日至12月20日在广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展出,全面回顾中国建筑创作发展的历史印迹,见证和回忆我国建设水平的发展。其中,获奖作品落成在广州的有广州塔、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东塔)、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等23个。

广州建筑设计团队创作的作品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白天鹅宾馆、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39个,获奖作品落成在广州的有广州塔、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东塔)、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等23个。


热点内容